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_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国外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2.西安城北开建两座公园 快来看看都长什么样

3.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概括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意义

4.重建文化遗产有意义吗?比如圆明园

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_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国外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侯华丽 王素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Geological Remains)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主要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人类的历史与地球的历史紧密相连,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保护好这些遗迹是人类的责任,而建立地质公园则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最好方式。

       地质公园(Geopark)是21世纪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一项创举。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以及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可以说,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也是新世纪地质工作最耀眼的亮点。地质公园的建立,对于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恢复地质生态,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阶段

       纵观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家公园的建立阶段。自美国1972年率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起1500多个国家地质公园。但这时并没有形成有计划的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公园融合于国家公园建设之中,保护工作零散不系统,其中的科学内涵也未能充分展示。

       第二阶段:重视地质遗迹的保护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90年代,国际上一些组织开始致力于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各国政府也纷纷开始重视和参与地质遗迹的保护。

       第三阶段:地质公园的建立阶段。1999年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Geopark(意为geological park)这一名词,明确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地质公园计划和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以弥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地质景观保护方面的不足;建议通过推动地质公园项目,把地质遗迹保护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形成地学旅游的网络。目前,全世界共建立了33个世界地质公园。

       三、国外典型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与建设

       1.美国

       美国国家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充分体现了地质旅游的特色,发挥了地质景观的特殊旅游价值,深受游客喜爱。公园系统以冰川、峡谷、丹霞地貌、火山地貌、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地层构造、地质灾害遗迹等,以漫长地质历史形成的地质遗迹为主体,把旅游地质景观醒目标识,并配有导游员进行解说,极大丰富了公园的科学内涵。同时,公园内设有专门的地质旅游路线,避免旅游者对地质景观如化石等的践踏和破坏。在权属与管理定位上,美国国家公园统一在美国国内事务局的领导协调之下,管理机构完备,极具权威性,不以赢利为目标,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护自然风景、野生生物和历史遗址,并提供不对自然造成损害的公共休闲活动。

       2.英国

       英国的地质公园建设,采用了统一地质遗迹登录办法,包括地质遗迹的位置、遗迹描述、相关的资源及管理资料、环境与保护状况、遗迹鉴评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库,并面向社会大众和政府管理部门开放使用。英国地质遗迹实行分级管理,目前国家自然环境署管理2200处,其余由地方机构管理,可得到国家的有关资助。另外,对其中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址,国家作全面调查评级,并广泛开展以民间为主、政府奖励的地质遗迹保护活动。出版定期刊物交流信息和保护技术,介绍遗迹,推动科普与国际合作。

       3.欧洲

       欧洲是第一个从洲际范围内推进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大洲。2000年11月在西班牙召开了第一届欧洲地质公园大会,会议提议建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目前,已有10个欧洲国家地质公园(Euogeoparks),法国、希腊、德国和西班牙各两处,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各一处。目前,这10个欧洲地质公园都制定了章程,设立了常设协调机构,并参与共同活动,进行定期交流和出版刊物,为地质公园走向国际积累了经验和模式。以德国的地质公园建设为例,它将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动植物化石、岩石矿物露头、地形景观等都列入保护对象,并且开展调查与评估,有法律依据并由专门机构负责这一工作,决定保护技术。而瑞士要求每个州对地质遗迹进行登录,取得详细资料,经描述登录选择和研究评分,确定每一个地质遗迹的重要性和价值,决定保护措施,而且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四、启示与借鉴

       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地质公园网络计划,先后建立了85个国家地质公园。但我国地质公园缺乏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价,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存在多部门分割管理、地质遗迹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为加快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缩短与国外的差别,还须从公众认识、建设理念、设计规划、管理体制、组织形式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完善。

       1.提高公众对地质公园的认识

       与国外相比,我国公众对于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认知不多,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生名词。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宣传网络,包括期刊和网站,向公众普及地球历史知识和环境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公众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而且可以使各级主管部门认识到建设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的需要。

       2.强调地质遗迹以保护为前提

       美国与欧洲的一些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将保护地质遗迹、维护生态系统作为建立公园的根本目的。美国在对其国家公园开发时就严格规定,除了必要的风景资源保护设施和必要的旅游设施外,严禁在国家公园内搞开发性项目,而且只允许少量的、小型的、分散的旅游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另外,设施的风格色调等要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不得破坏自然环境和资源,同时,还严格控制公园内的游客量和野营地的设施数量等。

       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应当借鉴这些思路与做法,将公园的主要任务定位在保护珍稀的地质遗迹上。对公园实行限制性低密度利用,限制公园游人及其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并划定出只对专业研究人员开放的核心部位,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3.做好基础信息录入与标准制定工作

       借鉴英国做法,对地质遗迹进行统一登录,建立国家地质遗迹数据库,内容包括编号、位置、名称、规模、环境特征、形成、演化、年代、交通情况、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植物、动物等。研究建立地质遗迹科学的分类、分级标准和评估标准。

       4.做好地质公园规划

       我国地质公园现存的突出问题是重视授牌,不重视规划建设,开发主体不明。这一点应很好借鉴国外的经验,如美国国家公园的规划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的“丹佛规划设计服务中心”全权负责,独家设计规划。中心的工作人员包括园林、生态、地质、水文、气象、生物等各方面的专家。我国地质公园的规划也可以建立一个由各学科、多领域专家组成的规划中心,统一负责对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工作。我国已在2002年7月1日成立了“国家地质公园研究规划中心”(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地方上也建立了一些地质公园调查评价机构如“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等,这些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在规划组织、规划水平等方面距离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地质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刚刚起步,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工作指南(试行)》大部分是借鉴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并没有形成一套地质公园规划体系。因此,有必要学习美国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的经验,以保护地质遗迹为前提,强调并突出地质旅游特色,做到遗迹出露点和展示点的统一和谐,科学标示牌的设立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和谐,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公园的科学内涵,使其成为天然博物馆与科普阵地,满足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和游客的求知欲望。

       5.完善地质公园的管理机制

       世界上国家公园建设较好的国家一般都设国家公园管理局,代表国家全权管理全国的国家公园,有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人员,同时还有公园警察,有的还有武装警察巡逻,保护公园资源免受损害。比如在美国,企业没有景区的规划管理权力,国家公园的经费基本上是1/2国家支出,1/2靠门票和社会捐助,不会出现由于企业经营而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现象。

       目前,我国的地质公园属国土资源部负责管辖,而具体工作则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在许多地方存在着体制不健全、关系未理顺、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因此,确立地质公园的国家所有权及其实现途径,对全国的地质公园实行统一管理,理顺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监督权的关系,是解决我国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关系的根本所在。

       6.重视地质科学研究

       国外不少地质公园十分重视地质科研工作。通过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地质科学研究,提高地质公园的科技含量,甚至成为某些重大地学问题的研究基地或中心。如德国Vulkaneifel地质公园对Maar湖的研究,Crete岛推复和拆离构造的研究等,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到此考察研究,组织专题讨论会,在地质界已成为相关学科的理论生长点。在科研项目的投入上,一般有4种方式:其一,由国际相关组织出资,如有的欧洲国家的地质公园是由欧盟出资;其二,所属国家的政府出资;其三,政府和公司联合出资;其四,公司独资,实行市场化运作。目前,我国地质公园一方面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科研投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支持。今后在科学研究上要加强与大学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在科研投入上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并且争取国际有关资金的援助,把地质公园建设成为面向公众的地球科学教育普及基地。

       参考文献

       [1]赵汀,赵逊.欧洲地质公园建设和意义.地球学报,2002,23(5):463~470.

       [2]郑敏,张家义.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对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体制建设的启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1):35~38.

       [3]后立胜.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及其阶段性.当代经济管理,2005,45(6):63~58.

       [4]陈从喜.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进展与对策建议.国土资源情报,2004(5):8~11.

       作者简介

       [1]侯华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2]王素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西安城北开建两座公园 快来看看都长什么样

       大家都知道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各大城市都在积极的建设发展之中,如今各大城市整体上的发展状况还是非常的不错,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基础之后,对于城市的形象提升也比较的重视。其实不难发现,近些年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积极建设公园项目,公园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水平,完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处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我国河南的省会郑州近年来发展的一直都比较的不错,如今的郑州经济早已破万亿关卡,还是国内新一线城市成员之一,整体上而言发展的势头还是很不错的,郑州对于境内公园的建设也比较的积极,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座郑州将要建设的公园,该公园还是遗址公园。

       这座公园名叫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该公园的规划建设有一段时间了,据悉建设这座公园估算总投资大约为16亿元,预计将会在2022年的10月份之前建成,这座公园建设的具体位置是在郑东新区CBD西北角,北临连霍高速,西临中州大道,地理位置比较的优越,为了建设这座公园,项目规划的总占地面积大约为2400亩。

       据悉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主要将围绕着仰韶文化来进行,公园整体上将按照一核、两节点、三片区来布局打造,一核指的是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核心区,这里将主要用于展现出一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两节点指的是将要建设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中原考古研究展示中心两个建筑,其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将会成为公园的一大亮点。三片区指的是生态湿地修复区、原始农耕种植区、互动体验休闲区。

       公园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有博物馆、保护展示设施、陈列展览、原始农作、公众体验设施等项目,该公园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对外展示遗址文化,让更多人的人了解历史,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

       等到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之后,将成为一处集考古发掘、原始文化展示、市民休憩、旅游观光的大型公共文化场所。大家对于这座公园项目的建设是不是很期待呢?

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概括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意义

       3月29日上午,西安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和开元公园同时开工建设,标志着北郊徐家湾地区综合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开元公园

       开元公园位于凤城九路和凤城十路之间,开元路东侧,占地面积145.5亩,是2001年西安市政府确定的第二批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根据规划,区域内将栽植各类绿植花卉,修建游园绿道,以便于周边居民在公园里休闲运动。7座汉墓上都将种植草皮以保护封土,周边将围起围栏,参观者只能在下面看,而不能登上封土堆。计划将于年内建成并对游人开放。

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

       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鸟瞰图

       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位于凤城八路之南,贞观路东侧,东临徐家湾南村,总占地面积2.7公顷,计划投资3999.87万元。是未央区今年重点打造的一项民生工程。公园建设以保护现存的汉代大型墓葬遗址为核心,在体现大遗址保护内涵基础上,强调城市客厅元素,打造周边市民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和街心公园精品,突出城市行政中心区域的新景点特色,提升区域景观环境品质。该公园按照功能景观分为汉墓保护区、入口区、春之曲景区、夏之忆景区、秋之思景区,以“古诗词和汉乐府”为景观线索,以“汉文化元素与汉风小品”为景观元素,将《陌上桑》、《长歌行》、《有所思》等乐府名篇入景,景点有汉忆廊、有思亭、陌上春广场、四象广场、长歌台、乐府诗柱等。该公园采取植物搭配风景林、花木、草坪来体现景观层次。该公园的建设对加强文物遗址保护、整治周边环境,对于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徐家湾地区综合改造项目

       徐家湾改造规划图

       徐家湾地区综合改造项目规划区域位于西安市东北郊,未央区行政区划范围内。东起北辰大道,南至凤城五路,西起经开区边界育新路-贞观路,北至北三环,建设用地规模12.48平方公里,规划年限2015年至2030年。规划将其打造为集智慧商贸、现代服务、绿色休闲于一体的军民融合发展之区、服务业转型升级之地、特色旅游业承接之所、低碳生态型乐居之城。规划形成“4+1”的产业模式,其中“4”是区域四大发展平台,分别为科技研发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智慧商贸平台及文化休闲平台;“1”是高品质居住房地产业,实现区域产城融合。

       项目规划形成“一轴、两心、双环、七板块”的功能结构模式,其中:“一轴”为太华路形成的区域发展主要轴线;“两心”分别为以未央创智公园为核心的文化休闲中心和以创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商务办公中心;“双环”分别为围绕核心区域的内环和连接核心区外围生活区的生态外环;“七板块”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3-3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重建文化遗产有意义吗?比如圆明园

       1、穿越5000年:漫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2、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3、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的简介4、你觉得“良渚古城遗址”最令你震撼的地方是什么?穿越5000年:漫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国的第37处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11月28日,在单位的安排下,我跟同事们一起,前往良渚古城遗址——

        上午,我们参观了良渚博物院;中午,参观了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下午1点多,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在这里参观至4点左右。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彩的自然风光,不愧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北约30公里处,为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域,总面积约3.66平方公里。目前,这里处于刚开放阶段,许多的设施还不完善,遗址观赏性也不太高。

        我们从南门进入公园,按照逆时针的方向,环绕内部游览一圈,依次参观了这里的陆城门、水城门、南城墙发掘点、莫角山宫殿区和反山王陵区等重要的遗址。

       1、城门和城墙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山地、丘陵与平原接壤地带,西高东低,临水而建。古城的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长约1900米,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目前,这里共发现8座水城门,四面城墙各有2座城门。另外,在南城墙中部,还发现1座陆城门。它由3个独立的台基和4个门道组成,总宽度达到150多米。

        考古工作者对城墙进行解剖发掘之后,发现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着大量的石块,在石块的基础上再用纯净黄土堆筑而成。城墙的外观很不规则,宽度在20米至150米之间,保存较好的城墙高度约4米。

       陆城门

       水城门

       南城墙发掘点

       2、莫角山宫殿区

        在良渚古城的中央,有一座30万平方米的土台,被称为“莫角山”。它利用自然山体人工堆筑而成,底部以青淤泥为基础,上面堆积纯净的黄土。在莫角山台地的顶上,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为三座独立的大型宫殿建筑台基。

        当年,在良渚古城内,普通居民住在城外围,贵族便住在莫角山土台地上。它的相对高度约10米,东西长约630米,南北宽约450米,上方的三座宫殿建筑台基呈“品”字形排列。

        在莫角山土台地上,东北侧较大的台基是“大莫角山”,西北侧较小的台基是“小莫角山”,西南侧最小的台基是“乌龟山”,在每一座“山”上都有成排的建筑基础。其中,大莫角山四周修建有围沟,占地面积将近2万平方米,乃整座莫角山宫殿区地势最高的地方。

       大莫角山

       小莫角山

       乌龟山

       

        除此之外,在莫角山台地的东坡,还发现大量碳化的稻谷堆积,这里曾经可能建有巨大的粮仓;在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之间,堆积着厚厚的沙土,有大小不一的柱洞,应该是一座大型的礼仪广场。由此可见,莫角山是良渚古城内最显赫的权力中心,乃宫廷禁苑,好比紫禁城。

       3、反山王陵区

        在莫角山宫殿区西北侧,便是反山高等级墓葬区,占地面积大约2公顷,为一座东西长120米、南北宽40米、高约6米的人工台地。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九座保存完好的良渚早期墓葬和两座已经被破坏的良渚晚期墓葬。

        在这11座墓葬中,出土大量随葬品,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制作之精,为其他良渚文化遗址所未见,乃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

        这11座墓葬分别编号为M12和M14—M23。其中,M21为残墓,M19未发现明显的墓坑。M15和M18偏居于西侧一隅,M16、M12、M17、M14和M20、M22、M23自西向东,以相等的间距,形成南北两列。

        在这处墓地中,M12的级别最高,出土各类器物107件,以精美的玉器最具代表性。其中,著名的国宝“玉琮王”和“玉钺王”便出土于此。玉琮象征着宗教权利,玉钺象征着军事力量,琮钺合葬,最贵至极,所以它很有可能是一座王陵。

       M15和M18

       M16、12、17、14和M20、22、23

       M12

        由于时间有限,此次参观很匆忙,只游览了良渚古城的核心景点。这里还有考古体验、河道与作坊、雉山观景台、西城墙遗址、凤山研学基地、大观山休憩区和鹿苑等重要的片区,范围广阔,内涵丰富。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说: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上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良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不仅改写了中国历史,而且改写了世界历史。

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

       良渚古城遗址中除了沿着城墙的河道外,在城内共发现古河道51条。其中以莫角山宫殿区四面河道为主河道,呈“井”字形布局。

       而后良渚先民在内城河与主河道之间开挖支河,与主河道、内城河共同形成城内的河道网,纵横交错,构成完整的水路系统。

       遗址特点

       良渚遗址空间布局上以城址为核心,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分布于城址东北约5公里的瑶山以及城址内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台地,城址北面2公里至西面11公里范围内则分布着外围水利系统。与此同时,城址内外分布着大量各种类型的同期遗存,与城址形成了清晰可辨的“城郊分野”的空间形态。

       城址是良渚古城遗址的核心,北、西、南三面被天目山余脉围合,位居三山之中。长命港、钟家港等古河道逶迤穿过这片城址,与城址内外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共同形成了山环水抱的选址特征,并将城址划分出若干不同的功能区块。

       城址空间布局呈向心式三重结构,自内而外由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组人工营造的遗存组成。

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的简介

       在两山之间约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分布着130多处良渚文化遗址。其中有反山、瑶山、汇观山等良渚文化贵族墓地和祭坛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有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台基——莫角山遗址。

       经过2006年6月—2008年1月的考古钻探调查和发掘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发掘面积约2700平方米。现已初步搞清了城墙的分布范围、堆积状况以及年代下限。

       良渚古城南北长1800—1900米,东西宽1500—1700米,总面积约290多万平方米。布局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在石头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粘土堆筑而成,城墙底部宽40—60米,现存较好地段高约4米。四面城墙的堆筑方式基本一致,从堆筑技术上反映了城墙的整体性。城墙内外均有壕沟,壕沟边缘有叠压着城墙堆土的良渚文化晚期堆积。西墙白原畈段还发现了一个良渚文化晚期的灰坑打破城墙。反映了这座古城使用或废弃的下限不会晚于渚文化晚期,其始筑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工作。

       良渚古城是长江下游第一次发现这一时期的城址,是同时代面积最大的古城。良渚古城的发现为良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你觉得“良渚古城遗址”最令你震撼的地方是什么?

       我认为良渚古城遗址最令人震撼的地方是城市的布局三重向心式的结构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在之后的几千年的都城都有这样设计良渚还是这些5000年古城中其中规模最大的,拥有最完善水利系统的,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的,以及良渚城特有的良渚石钺文。

       良渚古城西北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组成,是中国最早的经过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渚玉文化。玉在中华文化中一直被赋予美好的品德,良渚玉则是权力的象征。首先,它精巧。微雕镂空雕浮雕都有,特别是微雕,一毫米五条清晰细线。

       其次,它象征等级制度。玉璧玉钺玉琮是权力的象征,从反山十二号良渚王墓里出土的大量精美的玉。以神徽像作为共同信仰的神,并与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良渚玉琮传播四方,延绵至今,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不同意,原因有下:

       第一、现存的圆明园遗址是永远的国耻纪念地,是世

       世代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对其修复会使历史文

       物的教育价值荡然无存。

       第二、圆明园目前的主要价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

       国宫廷建筑或皇家园林的辉煌,而是被侵略者焚毁后留下

       的耻辱,现在的遗址才具有真正的文物价值。

       第三、进行修复是对历史文物的彻底破坏,与现行的

       国家文物保护法相背。

       第四、修复圆明园无论在建筑质量上还是规模上,都

       无法达到原有的水平,至多只可能是增加一处新的人造景

       观,而且会变得不伦不类。

       另:专家谈之一:

       2004年10月28日

       圆明园不能再“毁”一次

       南方周末 2004-10-28 14:58:01

       □杨耕身

       今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44周年,来自各界的20多名专家齐聚园内,共商遗址公园建设大计。有专家提出,圆明园有必要复建部分景观,申报世界遗产。据10月19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让专家们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建设献计献策。

       众多“专家”都众口一辞地倡言“复建”圆明园,而没有一丁点的“杂音”,这使得不论怎么看,这次“研讨会”都堪称是一次组织得力的“复建吹风会”。但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为在我国,关于“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争论已不下十数年,“主修派”与“保留派”之争一直未曾有过决断,因此此次研讨会出现如此统一的“口径”,便着实有些出人意料。也正因此,我在看罢报道之余首先想到的是:叶廷芳、李学勤、邓友梅、梁从诫诸人士如今安在?

       之所以想到上述诸人士,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对重修圆明园持反对意见者。不止是他们,还包括更多人士。我们不妨追溯至1999年全国“两会”时,“主修派”与“保留派”的一次交锋。此事可见诸1999年3月31日《中国青年报》之报道。当时针对一份“重现圆明园景观”的提案,包括上述诸人士在内的49位全国政协委员上书提案,表示坚决反对。也就是在此次“交锋”中,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之子、梁启超之孙梁从诫先生坦承:我这已经是好几次反对重修圆明园了!———我奇怪的是:未必到了今天,他们都没话可说了?

       当年的那桩“公案”,也使得我们今天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反对重修圆明园的理由。作为那份提案“牵头人”的叶廷芳先生在当时就指出:第一,现存的圆明园遗址是永远的国耻纪念地,对其修复会使历史文物的教育价值荡然无存。第二,圆明园目前的主要价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国宫廷建筑或皇家园林的辉煌,而是被侵略者焚毁后留下的耻辱。第三,进行修复是对历史文物的彻底破坏,与现行的国家文物保护法相悖。第四,修复圆明园至多只可能是增加一处新的人造景观,而且会变得不伦不类。

       历史的天空风来雨过,圆明园也经历了两度劫难。1860年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作为清朝的皇家园林,其废墟一直完整地保存到1900年。清政府放弃管理以后,圆明园成为无主的园林,她又遭受第二次大规模的洗劫。也正因此,梁从诫先生曾经非常激动地喊道:“不能再毁圆明园了!”是的,不能让人为的重修或复建再将圆明园“毁”一次了。

       1999年圆明园的重修之争之后,随着2002年10月17日《北京市公园条例》的颁行,我们又一度认为,圆明园不再重建能够从法律中得到确认。因为该条例规定:“对无法以人力再造和无法再生的自然景观或者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禁止改变原有风貌和格局。”我注意到,此条例出台后,许多媒体都以“圆明园不重建写入法中”为题做了报道。然而谁曾料到,条例也并没有阻止新一轮的、雄心勃勃的重修计划?

       很难说,在此番“研讨会”之后,圆明园的命运将是怎样,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一切并不像这次“研讨会”所制造的众口一词、人心所向的假象那样;也想表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古代建筑遗迹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缺乏一种清醒的认识。当然,我更想表明的另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就是:我深信在我们这个社会,不是所有的专家都会轻易地放弃其思想与良知。

       当年的“主修派”提出的是“以企业行为重现圆明园景观”,现在的“主修派”则打出了“申报世界遗产”这样一个令人心动的理由,然而不论怎样,当一切都泥沙俱下,我仍将相信那些最坚硬的品质不会有丝毫改变,一段最疼痛的历史更不会在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中变得无足轻重。

       好了,关于“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