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景点管理系统_河源景点管理系统官网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河源景点管理系统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100分急求广东河源车管所电话

2.河源理工学校的学生管理

3.河源市地方税务局的内设科室

4.教育系统赴外是什么意思

5.广东省自学考试管理系统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河源景点管理系统_河源景点管理系统官网

100分急求广东河源车管所电话

       1、河源市车辆管理所(电话: 0762-3286260,3286250)。?

       地址:河源市源城区临江公安基地。

       工作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30。

       2、河源市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江北工作站(电话:0762-2230888)。

       地址:河源市万绿大道与西环路交汇处北侧一通国际汽车城。

       工作时间:8:30-12:00,14:30-17:50。

       3、河源市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江南工作站(电话:0762-3276138)。

       地址:河源市桂山旅游大道南边河源大道西面(久和检测站旁)。

       工作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30。

       4、连平县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电话:0762-4332257)。

       地址: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合水桥侧。

       工作时间:8:30-12:00,14:30-17:30。

扩展资料

       车管所驾驶证受理岗岗位职责:

       1、受理驾驶证业务申请,审核申请人件、身体检查结果和准驾车型资格( 消除体检差错记录)。

       2、查询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确认申请人是否有已申领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两年、驾驶许可依法被撤销未满三年、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形和申请人累积积分情况。

       3、对手续齐全、符合规定的,将申请人的有关信息录入计算机。

       4、出具申请人考试预约凭证。

       5、核发《驾驶技能准考证明》。

       6、核发机动车驾驶证。

       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导航-河源

       百度百科-车辆管理所

河源理工学校的学生管理

       一、依期基本完成了议案规定的任务

        为完成第1号议案规定的任务,1996年省成立了省人才开发领导小组,卢钟鹤副担任组长,、人事、财政、劳动、科技、教育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摸清我省人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编制了全省各市、各主要行业系统“九五”及2010年人才开发规划,就人才的教育、培养、培训、使用、流动、激励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成立几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市、县也基本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各级从“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把加强人才宏观管理和开发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列入我省“九五”和长远规划,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办公厅《转发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强化人才宏观管理、加大人才开发力度的决议的通知》(粤府办[1996]16号),结合本地实际,开拓创新,促进了人才开发,使人才队伍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推动我省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成效是:

        (一)以稳步推行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分类管理。

        1.建立起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强了公务员队伍的宏观管理。结合“九五”期间的机构改革,在全省铺开了推行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工作。在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过程中,抓住管理的关键环节,全面实施考试录用、量化考核、辞职辞退等制度,从而形成了“严把入口、规范管理、畅通出口”的机制。目前,全省已完成了职位分类和人员过渡工作,形成了一支有34.82万人组成的精干、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全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均已纳入了公务员制度管理的轨道,初步实现了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2.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建立和完善适合事业单位人员自身岗位特点的管理、考核、社会保障等制度以及搞活内部分配、推行人事代理等。各地从实际出发,取先易后难的办法,不同程度地探索了改革的路子,有效地激发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通过深化职称改革,逐步完善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5年来,有4万多人取得高级职称,20多万人取得中级职称。

        3.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造就一支经营管理人员队伍。5年来,我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公司制企业初步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取消了企业的行政级别,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相结合,对内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普遍实行聘用制;试行企业领导年薪制和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分配制度等。从而初步搭起了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框架,为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三大机制,逐步解决人才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营造多元化的吸引人才机制。一是营造政策环境。5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关于人才开发,高层次优秀人才吸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使用,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毕业生就业等多项政策,如深圳市为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制定了“一个放宽,三个优先”的政策,开辟了“绿色通道”;湛江市对引进急需人才制定了灵活的分配制度等。不少地方转变吸引人才的思想观念,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来去自由的人才“柔性”引进新模式,盘活了人才。二是营造创业环境。5年来,省重点投资建设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包括4个国家级实验室,54个省重点实验室,115个重点学科,157家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后企业工作站;在全省高校建立了154个博士点和540个硕士点。各地同样注重筑巢引凤工作,如佛山市在全国率先设立留学生创业园后,广州市、深圳市为硕士以上留学人员也建立了创业园,东莞市与全国著名大学共建“东莞中国著名大学科技城”等。这些人才培养基地都装备了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了比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十分有利于吸纳、聚集、培养和稳定高层次技术人才。据统计,5年来全省从国(境)外引进专家和留学人员达5768人,从省外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达14.1万人。三是营造重才的社会环境。主要是通过重奖等措施,树立“人才是第一”的观念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2.健全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加快发展教育。重点抓好高等教育,“九五”期间,把我省8所高等院校列入“211工程”建设,省从1996年至2000年共拨专款7.17亿元,保证广东高校“211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我省各类高校在校生70.6万人左右。与此同时,注意抓好基础教育等其他方式的教育,形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形式,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教育网络。二是规范国家公务员培训体系。目前,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等四类培训已成为基本制度,培训基地和网络体系已基本建立。还在全国首创开展对年度考核被评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等次公务员实行离岗培训,组织开展了公务员境外培训。5年来,全省以各种方式培训了国家公务员.2万人次。三是狠抓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定了省“九五”继续教育规划纲要,建立健全了省市县行业继续教育网络;同时,省于1999年下发《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文件,使继续教育工作做到统一部署、统一要求、规范管理。各地取办培训班、学术交流、函授、境外学习考察等十多种形式开展继续教育,使参加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逐年增多。四是开拓技能人才培训领域。将中级技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技能人员纳入人才队伍行列是广东省首创,省通过中等职业教育,企业在职培训,社会力量培训等多种渠道,积极培养技能人才队伍,极大提高了生产第一线工人的素质水平。五是建立高级人才培训基地。除了通过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特别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企业工作站培养高级人才这一基本途径外,还创新了其它手段。如顺德市建立院士俱乐部,深圳市成立中国工程院活动基地等。此外,借助信息技术,与国内外名校合作,开设网络大学,开展远程的同步教育,提高现有人才的教育层次。

        3.完善制度化的人才使用机制。一是更新用人观念。各地、各单位逐步树立起“以人为本”“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使用”的观念,打破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束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也已逐步成为不少用人单位的人才开发战略。二是落实了科技人员优惠政策。如在调资和分房问题上,将大学本科以上学习时间与工龄合并计算,解决了高学历人才工龄短的问题;建立了博士生导师津贴制度;科研单位每年按一定比例晋升工资,对获得国家级突出贡献、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等荣誉称号的专业技术人员都给予了晋升工资的奖励等。三是建立用人激励机制。各地把重奖科技发明作为有效的激励措施,树立起让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的导向。省每年都奖励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1996年以来,共有1589人获省、部级荣誉称号。四是创新用人管理体制。打破了单一的干部委任制模式,实行了选任、考任、聘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并运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录(聘)用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近年来在党政机关大力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引入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特别是2000年结合机构改革,在省直党政机关推行中层领导职位全员竞争上岗,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中组部对我省竞争上岗工作给予了“动作最快、力度最大、效果明显”的高度评价。五是建立用人的评鉴和保障机制。19年成立了广东省人才评价中心,随后,各市县均已成立相对应的工作部门或机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科学选拔、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提供科学的依据。19年8月成立了广东省人事仲裁公正委员会,目前已有10个地级市、11个县(市)成立了人事仲裁机构。2000年8月成立了广东省人事管理与人才研究所,加强对人事管理与人才开发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通过上述三种机制创新,我省人才队伍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至2000年底,我省人才总量达583.5万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中级技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比1995年的349万人增加了234.5万人。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的人才的学历结构比例从1995年的0.87%、12.74%、26.67%、33.14%、26.57%调整至1.38%、15.00%、33.67%、33.17%、16.78%。其中国有单位(包括国有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才达39.96万人,比1995年的29.77万人增加了10.19万人,增长率为34.23%。

        (三)大力开发农村人才,启动了农村实用人才工程。

        各级人事部门在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摸索出搞好农村人才开发的有效途径:一是抓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省在梅州、韶关进行试点,建立农村人才服务站,开设农村乡土人才市场,形成市、县、乡镇“城乡一体”的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共有农村人才服务站458个。二是抓实用技术培训。结合推广《农业绿色证书》工程,依托人才服务站,举办了相关的实用知识培训班1.22万期,培训人员达112.66万人次。三是抓好科技下乡和科技扶贫工作。5年来共组织科技下乡活动3358场次,发放各种资料63.75万份。四是开展选拔农村拔尖人才活动。如2000年在全省范围选拔推荐农村拔尖人才,其中有3人获得了“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的称号。通过评选活动,建立以“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为主的乡土人才队伍,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五是抓基层站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倾斜、调剂现有人员、智力引进、对口支援等方式,充实农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底,全省农村种植业、加工业“能工巧匠”及其它各类型人才共45.32万人。六是扶持专业示范户,使其成为致富带头人。

        (四)切实加强了人才流动机构和劳动力人才市场的建设,以市场为取向的劳动力人才配置方式初步形成。

        5年来,我省人才交流机构,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作为整个市场体系中生产要素市场之一,得到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在人才的配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一是机构和市场的网络不断健全。目前,各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218个,行业性人才交流机构9个,民办人才交流机构74个;全省挂牌的人才市场87个,其中国家区域性人才市场1个、省属人才市场1个、市属人才市场21个,县(区)人才市场53个,经人事部门批准建立行业管理的人才市场3个。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共举办职业介绍结构1050所,行业办职介机构55所,民办职介所341所。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了劳动力人才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有形与无形远程与近程相结合的劳动力人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了基础性人才市场、农村人才市场和网上人才市场三种形式的体系。二是市场的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各地人才市场普遍具有交流、代理、信息、咨询、培训、测评等功能。特别是人事代理的范围在拓展,从非全民单位延伸到国有企事业单位。三是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2000年,全省人事系统各级各类人才市场接待流动人员208.24万人,择业人才达190.36万人,达成流动意向协议的有34.5万人,三项均占全国第一位。全省劳动保障系统职业介绍机构受理求职登记224.9万人,其中技能型人才54.3万人,中专以上人员88.9万人,介绍成功76.3万人。省在抓好人才市场发展的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把人才市场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几年来,加大了执法力度,依法取缔了16家违法经营的中介机构,有效地维护了人才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深圳市19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文凭验证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文凭验证服务。

        (五)加强了人才管理的法规建设和人事信息化建设。

        全省有地方立法权的市中,广州市颁布了《广州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珠海市审议通过了《珠海市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条例》,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对技术入股和提成进行规范和立法,从法律层次上保障了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果。

        各地积极推进劳动人事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劳动人事人才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省建立了广东人才网、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利用因特网加强国内外人才智力的引进。广州市先后建成了南方人才网、人事信息公众网、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留学人员服务信息网、华南技能人才网等劳动人事人才信息国际互联网站,开展了以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为主体的全员数据库建设,已实现了由网上审批安置毕业生。南海市人事信息化建设纳入了信息化建设大系统,信息化程度较高。

        实施第1号议案,使我省人才的宏观管理和开发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成绩是显著的。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内竞争加剧的各种挑战,人才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仍跟不上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省人才在人口中的比重比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有明显差距。低学历、低层次、单一型、一般性人才多,高学历、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少。高层次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人才、技能型人才增长缓慢,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业人才供不应求。

        (二)人才开发工作出现一些新问题。一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人才集中,两翼地区、县以下人才不足,山区、乡镇、农村人才稀少。如从现有人才在总人员中的比重这项指标看,广州市是12.33%,而韶关、河源分别只有1.5%和1.3%。二是存在人才不足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稀缺,按现行分配政策派遣回生源地的大中专毕业生数量不少;另一方面适用的、急需的和高层次的大中专毕业生却不多。

        (三)劳动力人才立法、执法工作有待加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人才市场的不断发育,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因此,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劳动力人才市场进行管理的工作仍跟不上。《广东省职业介绍管理条例》颁布后,各地对落实办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加强劳动力建设等问题措施不到位,执法情况不理想,需要加强。

        (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够深入。尽管已在用人制度、职称改革、促进人才流动、改革分配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推行与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而言,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比较滞后,进展不平衡。

河源市地方税务局的内设科室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推行学生值周制,并建立了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内容的“三自”教育体系,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广东省信息化创新服务中心合作开发学生学籍管理、学分制管理、学生综合评价系统、校园OA办公系统等一系列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校园网和一卡通也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生活,各项管理科学、透明、有效。校园氛围民主和谐,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校园内无重大安全事故,无聚众斗殴,德育工作成绩斐然,学校综合治理效果显著,深得当地派出所及广大学生家长的信赖。

教育系统赴外是什么意思

       1、办公室

       负责处理、协调局机关日常政务和档案、信访、保密、机关财务、督办等工作;局机关日常政务和档案、信访、信息和新闻、外事等工作;起草和审核有关文件、报告、文电及其他综合性材料;组织局机关会议、税法宣传、税收调查研究、局机关和本市地方税务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工作;制定局机关内部综合性规章制度。

       2、法规科

       负责地方税收执法监督;负责局内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办理税务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指导本市地方税务系统的法制工作;负责税收政策调研和理论研究;指导本市税务学术团体的日常工作。

       3、税政科

       负责地方各税种(包括涉外地方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对地方各税种在执行中的有关政策业务问题进行解释和处理;拟定地方各税种在征收管理中的具体实施办法;负责地方各税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负责地方各税种税政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

       4、规费管理科

       负责教育费附加、社会保险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规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对其在执行中的具体业务问题进行解释和处理;拟定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的各种规费在征收管理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5、征收管理科

       负责指导、检查和处理本市各级地方税务机关执行税收征管法律、法规、条例中的有关事项;负责制定本市地方税务系统综合性地方税收征管规定及制度;强化和完善征管手段;负责税务登记的综合管理与协调工作;负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纳税评估工作;负责组织地方税收征管质量检查、考核。

       6、财务科

       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地方税收收入;编制、分配和调整年度地方税收以及检查、督促、分析的执行情况;汇总分析全市地方税收会计、统计信息资料和数据;监督检查地方税收会计、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税源监控工作;负责全市地方税务系统税收票证的使用、管理和检查;指导和组织全市地方税务系统税收、统计、会计工作的开展;负责全市地方税务系统的经费、财务、装备和固定资产的管理、检查工作;监督执行系统财务制度,审核汇编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财务预、决算;办理经费的划拨。

       7、信息管理科

       负责本市地方税务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管理和指导;负责本市地方税务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组织实施、运行管理和维护;负责本市地税系统税收计算机信息的技术处理和维护;为本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

       8、人事教育科

       负责管理权限内的领导干部和本级机关、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外事管理、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制定全市地方税务系统干部教育规划,组织干部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

       9、机关党委办公室(加挂基层工作科牌子)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务、工青妇工作;指导全市地方税务系统基层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10、监察室(与纪检组合署办公)

       负责执法教育、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负责地方税务执法监察工作,受理检举、控告和申诉地方税务人员行政违纪和地方税务执法违法案件;负责本级机关并指导下属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按干部管理权限承办干部离任审计;负责组织本级机关和下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广东省自学考试管理系统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湖南科技大学坐落在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的湘江之滨,一代伟人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市。学校实行中央与湖南省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明湖俯瞰学校设有19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有4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和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校本科生3.2万余人,在校研究生1400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3107亩,建筑面积89.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2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6亿元;全校文献总量为358.8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91.8万册;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242个,教学用计算机8745台;拥有产业经济学等6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机械设备健康维护、煤矿安全开技术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有教学实验室(中心)59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1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7个;安全培训中心为国家级培训中心,工程检测中心具有国家建筑工程一级实验室资质、桩基工程检测资质和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资质;有田径场4个,体育馆3个;有较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远程教学系统;有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92个,其中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11个.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62人,其中教授近300人,副高职称人员49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1人。其中有全国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特殊津贴专家2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专家4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2人,湖南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5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16人。同时,聘请86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荣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两院院士12人。[编辑本段]院系专业 01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安全工程 矿工程 02 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 给水排水工程 道路与桥梁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建筑工程 工程管理 03 机电工程学院 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业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4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5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信息安全 06 化学化工学院 材料化学 制药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应用化学 环境工程 化学 07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08 物理学院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物理学 09 生命科学学院 园林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0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测绘工程 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规划 建筑学 11 人文学院 新闻学 历史学 汉语言 汉语言文学 12 外国语学院 日语 对外汉语 英语 13 法学院 哲学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14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教育学 15 商学院 工商管理 物流管理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广告学 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16 艺术学院 雕塑 音乐学 艺术设计 美术学 17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 体育教育 18 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电子商务 人力管理 旅游管理 附:潇湘学院独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通信工程 英语 对外汉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汉语言文学 新闻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法学 土木工程 建筑学 旅游管理 人力管理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 艺术设计 美术学[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湖南科技大学是2003年由原湘潭工学院和湘潭师范学院两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合并组建而成。 历史沿革河源唯远,雏凤新声。湖南科技大学的文脉浸润着湖湘文化的精髓而显得更为厚重与绵长。校园内始建于宋代的文庙及其后的昭潭书院,一直是湘潭地方文教活动的中心之一。近千年来,人文荟萃,弦歌不辍。\“经世济民,学以致用\”的湖湘文化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投身于此。尤其是后来相继在此发展的简易师范、湘北建设学院,培养了大批有志青年,满怀理想走向社会,为革命和建设建功立业。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在这片热土上又创建了湘潭工学院和湘潭师范学院,湘潭工学院是原煤炭部在南方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具有较强的工科和社科基础。湘潭师范学院是湖南省第二大本科师范院校,具有较强的文科和理科优势。学校是两所具有相当办学实力的高校的重组和优势互补,对优化湖南省高校布局,增强湖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2003年以来,学校共主持科研项目1800余项,其中,\“863\”项目、\“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项目9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7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0余篇次。出版专著(教材)140多部。学报自科版被认定为中国科技精品期刊,社科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且双双入选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版期刊,\“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近几年学校主持教研教改课题360多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12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8项,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共30门;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连年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一直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立项建设) 听雨轩理论化学与分子模拟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1、机械设备健康维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2、煤矿安全开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3、湖南省中小型机电产品工业设计中心 4、分子构效关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5、知识网格实验室省级重点研究机构(基地) 1、湖南省产业经济研究基地 2、湖南省型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基地 3、湖南省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基地 4、湖南省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 5、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6、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编辑本段]湖南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防护材料与装备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编辑本段]校企共建省级工程中心 湖南省工矿车辆电传动工程研究中心(湘电集团联建) 湖南先进矿山通风除尘装备重点工程中心(平安电气集团联建)[编辑本段]省重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矿山山装备湖南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湖南科技大学—湘电集团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研究中心(所) 一、自然科学类 1、矿工程研究所 2、安全工程研究所 3、工业工程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4、混凝土结构研究所 5、地质研究所 6、岩土工程研究所 7、桥梁工程研究所 8、先进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9、振动、冲击与诊断研究所\/LI> 10、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11、现代测试与仪器研究所 12、信息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所 13、电子商务与信息安全研究所 14、计算机网络与嵌入式系统研究所 15、代数与软件理论研究所 16、化工研究所 17、分子科学研究所 18、应用数学研究所 19、现代物理研究所 20、应用生态学研究所 21、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研究所 22、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 二、社会科学类 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 2、文化与社会研究所 3、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4、汉语言研究所 5、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6、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7、宪法与权利保障研究所 8、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9、教育科学研究所 10、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11、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所 12、传媒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13、中国书画与现代设计研究所 14、体育科学研究所[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图书馆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积极推进合作办学。许多中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赴国外进修深造。学校设立了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专项经费,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赴英国、日本等国外高校进行短期访学、进修。学校同美国哈丁大学、英国佩斯里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英国雷丁大学、华威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加拿大湖首大学等高校分别在结构冲击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英国经济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制备与性能评价、电化学与纳米材料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近年来,学校开通了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日本圣泉大学等多所外国大学的学生交流活动。自2009年上半年起每年都有选派学生到国外进行交流深造。已有赴外学生学成归国,并有多人获得国外学校的奖学金。[编辑本段]展望未来 湖南科技大学始建于解放前夕在同志亲自关怀下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秉承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韶山精神。60年来,学校历经艰难曲折,弦歌不绝,始终坚持传承湖湘文化,弘扬韶山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形成了\“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优良校风,培养了大批肯干、实干、能干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2007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8年12月,学校成为湖南省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奋发进取,坚持\“改革、提高、质量、特色\”的八字工作方针,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为实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编辑本段]科大樱花 湖南科技大学樱花园是湖南地区著名的赏樱景点,其规模在整个中南地区也是屈指可数的。樱园位于校园北区中心位置,亭榭相间,池水依绕,花木掩映,别具韵味。 赏樱亭樱花一般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开放,花期持续两星期左右。每逢樱花烂漫时节,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汇聚于此,穿行于花间树下,尽情体味樱园媚景。学校也会在此期间举办一系列围绕樱花的主题活动,使得赏樱的过程更添乐趣。樱园附近会有出售各式樱花照片的地方,以及相机出租、立等可取的照相摊点。与此同时,人们还可漫步于校内的大明湖、涵虚阁、荷花池、听雨轩等景观处尽享校园春色。如今,科大樱园已成为长株潭地区人们春游、外出活动的常选目的地。

        想登录广东省自学考试管理系统,但密码忘了,怎么办?考生如果忘记登录系统的密码,可以咨询各地市考办,凭个人的有效件重新设置密码

广东省各市考办地址、电话一览表

        广州市考办 广州市建设六马路16号 020-83862072

        韶关市考办 韶关市西堤北路13号 0751-8912116

        深圳市考办 深圳市泥岗西路1068号 0755-82181999

        珠海市考办 珠海市香洲区人民东路112号4号楼211室 0756-2121325

        汕头市考办 汕头市龙湖区35街区丰泽庄汕头教育局大楼 0754-888601

        佛山市考办 佛山市同济西路9号 0757-83352756

        江门市考办 江门市建设二路127号 0750-3503937

        湛江市考办 湛江市人民大道北76号湛江市教育局 0759-3339667

        茂名市考办 茂名市官山五路6号大院茂名市教育局 0668-2270141

        肇庆市考办 肇庆市西江北路肇庆教育大楼1楼 0758-2843139

        惠州市考办 惠州市麦地路2号 0752-2399622

        梅州市考办 梅州市江南教育路5号 0753-2180826,2180858

        汕尾市考办 汕尾市红海中路市教育局 0660-3390696

        河源市考办 河源市越王大道商务小区河源市教育局3楼 0762-33896506

        阳江市考办 阳江市江城东风三路45号 0662-3333920

        清远市考办 清远市新城连江路20号市教育局4楼 0763-3361517

        东莞市考办 东莞市东城区八一路1号市机关二号大院2号楼303房 0769-23126082

        中山市考办 中山市东区博爱六路12号305室 0760-89989286

        潮州市考办 潮州市潮州大道中段教育局办公大院3楼 0768-2805032

        揭阳市考办 揭阳市榕城区临江北路西揭阳市教育局 0663-8724409

        云浮市考办 云浮市宝马路2号云浮市教育局 0766-8830608

       好了,今天关于“河源景点管理系统”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河源景点管理系统”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