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_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简介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1.南京市景点排名大全

2.游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有感

3.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排名

4.南京城墙的明朝南京城

5.南京明城墙破坏的一些情况

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_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简介

南京市景点排名大全

       珍珠泉、明孝陵 、南京海底世界、秦淮河、总统府、玄武湖公园、京鸡鸣寺、夫子庙、中山陵等等,值得去的有:

       1、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 民主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列为首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和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6年入选“首批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名录。

       2、明孝陵?

       坐落于 南京市 玄武区 紫金山 南麓 独龙阜 玩珠峰下,东毗 中山陵 ,南临 梅花山 ,位于 钟山风景名胜区 内,是明太祖 朱元璋 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 孝慈高皇后 ”,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 孝陵 ”。

       3、南京海底世界

       位于 南京市 玄武区 中山陵 梅花山旁,是融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工程,由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引进澳大利亚先进技术。南京海底世界有200余种,10000多尾海洋鱼类,6只来自南极的帝 企鹅 ,20余只温带 企鹅 ,并有 北极熊 、 北极狐 、海豚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30余只。

       4、珍珠泉

       珍珠泉位于 南京市 浦口区定山西南麓以西,自古便是 金陵 “江北第一游观之所”。其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是南京主要的地热资源之一。

游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有感

       前言:冬日的南京虽然寒冷,但是却有很多适合情侣去玩的地方。那么,究竟有哪些地方是适合情侣去玩的呢?

       1. 夫子庙秦淮河夜游。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区是南京的著名景点之一,夜晚游览秦淮河畔,可以欣赏到灯光秀和江南水乡的美景,非常浪漫。情侣们可以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感受南京的夜色和文化。

       2.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南京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冬日里,中山陵的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是情侣们约会的好去处。在这里,情侣们可以一起欣赏孙中山先生的功绩和思想,感受爱国主义的力量。

       3. 玄武湖。玄武湖是南京市区内的一片湖泊,景色优美。冬日的玄武湖清新幽静,再加上冬日的阳光,非常适合情侣们散步、约会,享受恬静时光。

       4. 玄奘寺。玄奘寺是南京市内唯一一座古代佛教寺院,是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在这里,情侣们可以一起参拜佛像,了解佛教文化,感受古朴的气息。

       总结:冬日的南京虽然寒冷,但是却有很多适合情侣去玩的地方。夫子庙秦淮河夜游、中山陵、玄武湖和玄奘寺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无论是欣赏美景还是感受文化,这些地方都能给情侣们留下难忘的回忆。

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排名

       北京明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即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600余年 历史 ,全长达24公里。据史料记载,明城墙设计精巧,建筑雄伟坚固,防御功能极为完备。然而,遗憾的是新中国初期便被拆除,现崇文门至城东南角一线,仅存城墙遗址长约1.5公里,为原北京内城城垣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城的重要标志。城东南角角楼,为全国仅存规模最大的角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即公元143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逢盛夏,难得细雨。闷热的蒸笼天气刚刚被趋赶,周末调节心境,便游览了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一踏进园区,绿树掩映,青草如茵,使人心旷神怡。尤其公园整修后,为新中国历届劳模,树立的一块块造形独特,与园区景致浑然天成,大气庄重的英模名录碑刻,令人肃然起敬,让人驻足观览。但当目睹依稀尚存,残垣断壁的墙体遣迹时,却不由使人良久沉思。史载,明朝筑城风气盛行,国内现存许多大中城市的城墙,多为那时建造,至今民间仍流传着:“汉冢唐塔猪(朱)打圈”的俗语。

       五年前,我曾在南京小住,专门游览了颇负盛名、素有虎踞龙盘美誉的南京城,方知明城墙是太祖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建议,实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对策,历时二十一年,亲自监制而成。城墙多为石条砌筑,部分所用墙砖,制造工艺复杂,质量上乘,实行严格编号,用以追究烧制者的责任;城墙防御设施完备精巧,整个墙体气势恢宏,易守难攻,堪称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又一 历史 奇观,已入选世界第一大城墙。

       久居西安城,因工作单位就在城墙脚下,早晚常在城墙上散步,对西安城感情更为深厚。西安明城墙,是我国古代城垣建筑中,至今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处,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墙。据史记载,朱元璋非常重视西安的地位,在建都地点未确定以前,廷臣多次建议,利用关中形势建都西安。朱元璋便特派皇子,巡视西安城防,察看建都之事。后因各种因素,虽未在西安建都,他又将次子朱樉封为秦王,并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谋划设计,精心构筑,墙体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跑战马、兵车和士卒操练,稳固如山,坚不可摧。

       然而,朱元璋又听信传言,为压制秦地帝王之气,命人将钟楼从原址,移于距今约数百米之外的"龙脉"上。岂料在他百年之后,燕王朱棣却从北京,发"靖难之役",夺取王位。恰似秦始皇当年,欲镇金陵王气,在南京城内开挖秦淮河,以破风水一样,徒劳无功,于世无补,最终夺秦天下者,竟为布衣刘邦!

       唐代诗人章碣曾赋诗咏史,讥讽秦始皇用焚书坑儒,以绝言路,自欺欺人。 历史 无情,国人当察!!!

       《焚书坑》

        唐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2018年7月7日 北京

       恰逢抗日战争纪念日,当以此为鉴!

南京城墙的明朝南京城

       南京最值得去的10个地方是夫子庙、老门东、中山陵风景区、南京博物馆、明故宫遗址公园、清凉山公园、鼓楼公园、南京云锦博物馆、雨花台风景区、惠济寺。

       1、夫子庙:是南京一处为了纪念供奉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而修建的庙宇,是南京十大风景名胜排行之一,这座夫子庙的位置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的北岸贡院街,就在江南贡院的西边,夫子庙是我国的第一座最高学府,意义很深刻。

       2、老门东:南京一处聚集了非常多传统文化的地方,老门东的位置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中华门东边,所以叫老门东,在南京市秦淮区的中华门西边就叫做老门西,这里非常值得去玩。

       3、中山陵风景区:伟大政治家孙中山先生死后的陵墓,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国现代革命打下了基础,而这座陵墓也因为他的贡献,被修建的非常精美,整个陵墓的建筑群都非常的有气势。

       4、南京博物馆:南京一处知名度比较高的博物馆,该博物馆的位置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的321号,博物馆内陈列展示了许多历史文物古迹,各类藏品的数量达到了432768件之多。

       5、明故宫遗址公园:南京一处非常受欢迎的景区,它是原本明朝时期的皇宫,原本叫作紫禁城,这个皇宫的面积非常大,足足有6.53平方千米,它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个宫殿建筑群,非常的壮观。

       6、清凉山公园:南京一处有着非常多名胜古迹的公园,该公园的位置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的清凉门内,公园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在南唐时期,还是帝王的避暑之地,景区内还有清凉寺,扫叶楼和崇正书院等景点。

       7、鼓楼公园:南京一处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公园的位置位于南京市中心明城墙内中央的鼓楼岗上,在明朝的时候,它的建筑规模非常的庞大,气势很雄伟,但是因为战乱而受损。

       8、南京云锦博物馆:南京一处为了纪念南京独特云锦艺术而建筑的博物馆,该博物馆的位置位于南京市建邺区茶亭东街的240号,云锦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其艺术性非常的强烈。

       9、雨花台风景区:南京一处为了纪念新民主革命的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区的位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华门外的1公里处,这里的景点非常多,有雨花石博物馆、雨花阁和雨花台烈士陵园等。

       10、惠济寺:南京一处非常有历史价值意义的寺庙,该寺庙的位置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汤泉街道,寺庙最开始被修建于南朝,后来因为战火连绵,导致惠济寺被损坏,寺庙最有名的就是它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

南京建都朝代

       建都朝代: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南吴(西都)、南唐、南宋(行都)、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南京明城墙破坏的一些情况

        主词条:南京明城墙、南京故宫

       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28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终完成国都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础上,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为屏障;西纳山丘入城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南京明城墙现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墙。1956年10月,分多段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全段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京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历史沿革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取定远后采纳大将冯国用: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的建议。三年后攻下集庆,改名应天府。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由此正式拉开序幕。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城墙。明南京城在六朝国都建康城的基础上修建并以此扩大,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北带玄武湖,城周35.267公里,包括南京历代都城于其中,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垣,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1366年)8月,改筑应天府城,并在钟山(即紫金山)之南建造新宫,即南京故宫,此为第一期工程。

       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吴元年(1367年)9月,一期工程完工。

       明洪武二年(1369年)第二期工程开工,以筑新城为主,向北拓宽旧城直至扬子江畔。

       明洪武六年(1373年),二期工程完工,第三工程随即开工。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12月,三期工程完工,“新筑后湖城”止,建造聚宝、三山、通济各主要城门以及后湖城和主要街道。

       明太祖朱元璋耗费二十多年时间,调动全国一部、三卫、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二十余万工匠修筑城墙,同时在五省烧制城砖,建成面积43平方公里,京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公里,囊括了六朝时的建康城和南唐时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宽最窄处2.6米,最宽处19.75米,下宽14.5米左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后,朱元璋与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临钟山,观察南京城的形胜,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的潜在担忧。同时,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对都城防守极为不利。遂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墙,以弥补京城城墙之缺憾,外郭号称180里,各段用砖砌的部分加起来约40里,外部土城高度约在8-10米,上宽6-8米。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南京明城墙四重城垣全部完工。

       明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明城墙首次面临战争损坏危机,燕王朱棣南下进攻南京城。“燕兵至金川门,谷王朱穗与李景隆开门纳之,京师失守”。而这次开门降迎,使得明城墙躲过一次大灾。

       明代时期,南京为“系祖宗根本之地,东南总会之所”,城墙都受到各级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仅《明实录》中关于城垣大规模维修的记载就达40余次。特别是在极具修城经验的丰城侯李贤担任南京守备期间,南京城墙的修缮进行得相当完备。

       16世纪中叶先后3次抵达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称:“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载,当地人讲了一个故事:两个人从城的相反方向骑马相对而行,花了一整天时间才遇到一起,南京城墙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清代南京作为两江总督所在地和长江下游政治军事中心城市,明城墙的保护虽然更趋弱化。不过还处于冷兵器与热兵器结合使用的时代,南京城墙的维护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清代作家吴敬梓,曾在南京秦淮河畔生活多年,他在《儒林外史》中写道:“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清楚地记述了南京城墙的来历和规模。

       清光绪十八年(1892),南京朝阳门城门修复城楼,为仿淮安府城楼样式重建,尺寸比明朝时期的小,分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均用城砖修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当局为交通运输需要,方便到达秦淮河码头。在城西清凉门和定淮门之间,开辟草场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城门深约20米,宽约6米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为方便中外来宾游览玄武湖,决定在靠近劝业会会场的城墙上开辟城门。工程尚未完工,端方调走,次年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

       清宣统三年(1911),响应武昌起义,徐绍桢帅江浙联军由朝阳门攻打南京,朝阳门瓮城遭到破坏。

       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派北洋军复夺南京城,以重炮攻击朝阳门等要地,次日,南京城破。

       民国十年(1921年),为繁荣下关码头岸线,时任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的支持下,在仪凤门西南的城墙上破墙动工,从城门内八字山取土垫筑城门口到江边码头的道路,填平小南河(今热河路),垫成基地2.7万平方米。新开单孔城门一座,从而缩短了从下关江边进城的路程。因韩国钧是泰州人(韩国钧是海安人,当时海安属于泰州),泰州古称“海陵”,这座南京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海陵门”。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提出“以新都建设需要,将标卖南京全城城垣城基”,打算全部拆毁南京城墙。遭到了文化界的强烈反对及谴责,徐悲鸿等人连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进行批评,城墙终得幸免。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为整治首都风气,下令改将南京城门易名。朝阳门为中山门(纪念孙中山先生功绩)、仪凤门为兴中门(喻振兴中华之意)、海陵门为挹江门(因城门临近扬子江)、神策门为和平门(喻世界和平之意)、丰润门为玄武门(因城门临近玄武湖)、聚宝门为中华门(喻中华之意)、正阳门为光华门(喻光复中华之意)。

       同年,国民政府改建单孔朝阳门为三孔中山门,内瓮城已拆,但外瓮城尚在。

       民国十九年(1930年),张其昀在《首都之地理环境》中分析没有拆除城墙的原因是“盖用城砖拆城,工费太巨,得不偿失”,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客观上促使1930年代至解放前南京明城墙得以保存的还是其与生俱来的军事防御价值因素。

       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政府在中央路笔直向北与明城墙的交点,神策门西侧五百米处,破墙开路以便利南京城北交通,并取名中央门。同年为适应南京市的道路现代化建设和改造的需要,在中华门东西两侧开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同时满足向南向北车辆通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开辟汉中路,在城墙上新辟西式牌坊三券城门,将城门命名为汉中门,介于清凉门与汉西门之间。同年,在原在明城墙上的一处豁口,改造兴建为一处城门,命名为武定门。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南京城北开辟城门,位置在金川门西,现新民路西端的护城河西侧,新民门修建而成。同时,还采用填土的方法铺设了护城河中的一段路,为了保持河水流通,又修建了一座桥面长度约六米,跨度约四米的单孔水泥桥。同年,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提出《关于南京城防建议案》,将明城墙列入城防计划,南京明城墙得到保护。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南京明城墙基础上开辟雨花门,用于将南京市内的京市铁路在养虎巷处与江南铁路连接,与京粤线贯通。抗战胜利后,小铁路逐渐荒废。

       1948年9月,“南京城防城垣暨护城河工事整顿会议”做出9项修复城墙及相关工事的决议。不过,这一次的防御功能未能获得实现。

       1954年,于北极阁山下的台城靠近“后湖城墙”的位置,方便内外交通,并为防空疏散的需要,开辟解放门,为单券城门,位于玄武门以南、太平门以西,鸡鸣寺东北、玄武湖南岸。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同其他古都城墙一样,修复和保护工作曾经走上曲折的历程。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左”倾思潮的影响,南京城墙曾几度历经被完全拆除的危险,幸而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的朱偰先生立即向南京市领导提出紧急建议,下令停止毁城,四处奔走联合各界人士共同呼吁。同时向中央文化部发电报,呼吁保护明城墙。在朱偰先生等人的再三努力下,部分市民也纷纷写信到市政府“提出批评和责难”,最终使南京城墙得以幸存。

       1984年,南京成立中华门文物保管所和渡江胜利纪念馆,以保护固有文物,展现历史风貌。

       1988年,南京明城墙全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南京市政府设立南京市城墙管理处,作为保护、维修、管理南京城墙的专业机构,由此明城墙全段保护开始得到重视。

       1991年,南京市政府因城市建设和城内交通需要,通中华路,拓宽集庆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特邀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设计建设集庆门,城墙具有宋代“过梁式”城门风格,且该城门是南京城墙中首座偶数门,就是说门洞的数为偶数,开南京城墙之先河。

       1992年,《南京明城墙保护规划》正式发布

       1993年9月,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归属南京市文物局领导。

       1995~1996年,解放门至玄武门段城墙修缮工程。

       1996年4月,江苏省人大通过南京市为南京明城墙保护制定地方性法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

       1997年,在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明城墙的保护。

       1996~1997年,石城门复城城墙修缮工程。

       1997~1998年,后标营段城墙排险加固工程。

       1998年,太平门段城墙加固工程,同年5月24日,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与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共同承担南京城墙维修保护的任务,并各有侧重。

       1998~1999年,九华山西段城墙抢险加固工程。

       2000年3月21日,《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报告》调研小组成立,标志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开始。

       2000~2001年,集庆门段城墙修缮工程。

       2001年,南京挖掘出西华门遗址,仅存三座门券的须弥座和砖石路面,这使得西安门被长期以来被误传为西华门的现象彻底被证实。

       2002~2003年,石头城段城墙修缮工程。

       2003~2004年,东西干长巷段、红山土段、神策门瓮城城墙修缮工程。

       2004年起,南京颁布《2005—2007年明城墙风光带保护与建设计划》。荣获建设部颁发的“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6年,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2010年,《南京名城保护规划》出台,规划对明城墙一线建筑高度作了明确规定。

       2015年1月,《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出台,将除南京京城(内城)城墙及皇城、宫城城墙外,总长达60多公里的外郭城墙也纳入保护范围。

       2015年8月,南京市规划局联合东南大学组织编制《南京城墙沿线城市设计》,已通过南京市政府批复。按照规划,南京明城墙分为5段打造,成环状分布,对于没有墙体的缺失部分,将用绿植墙体补齐。部分城墙和城门今后也将有一定的改动。

       2015年9月,南京模范西路的拓宽过程中发现定淮门城墙台基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市考古所正根据国家局要求开展考古工作。

       建筑形制

       南京明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明城墙更长,是世界第一大城垣,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周长更是超过60公里。

       经历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如今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南京明代的四圈城墙,其营建思想既有创新又有继承,在中国都城建造史上显得标新领异,独具魅力。

       宫城

       宫城与皇城详细内容参见南京故宫词条

       宫城,又称大内、内宫,俗称紫禁城、紫垣,是朱元璋起居、办理朝政、接受中外使臣朝见以及皇室成员居住之地,位于南京四重城垣最里边一重,偏于南京京城东隅有御河环绕。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受朱元璋之命,由精通堪舆术的刘基占卜后填湖而建,因而地势南高北低。宫城坐北朝南,平面略呈长方形,宫墙主体南北长约0.95公里,东西宽约0.75公里,周长约3.4公里。

       该地原为“燕雀湖”,地势低洼,经清淤、打桩、挑土填湖、铺垫巨石等项措施。宫城内建筑,分为前朝(三大殿)和内廷(六宫)两部分。

       在宫城墙体上,初期开有城门4座,洪武“十年改作大内午门,添两观。中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故共建有6座城门:南面的正门为午门,在午门左右两侧为左掖门和右掖门,西门为西华门,东门为东华门,北门为玄武门。玄武门,俗称“厚载门”(即今误称的“后宰门”)

       宫城城墙

       修建时间:元至正二十六年-明洪武元年(1366-1368年) 历时2年

       城墙高宽:城高6-7米,城宽2-3米

       城墙长度:3.31千米

       开启城门:开有6座城门,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

       消失时间:清末-民国时期(午门、东华门地表建筑保存至今,西华门地表仅有须弥座保留)

       宫城城门 宫城城门   午门(午朝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厚载门或后宰门)皇城

       宫城与皇城详细内容参见南京故宫词条

       皇城,是护卫宫城最近的一道城垣,环绕宫城但并非等距而建。永乐年间拓皇城西垣,致使西华门至西安门的距离,要比东华门至东安门的距离长一倍左右,平面呈倒凸字形。皇城与宫城以及所囊括的建筑,合称为“皇宫”。

       皇宫在形制上,依照《礼记》设五门三殿的旧制,从外向内依次为“洪武门、承天门、瑞门、午门、奉天门”五门;在这五门之后,设“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正殿。六宫则依照《周礼》旧制,正殿之后设置乾清宫和坤宁宫,相对两宫正门设有“日精门”和“月华门”,以喻帝、后之居犹如天地日月长存。

       在皇城城垣上共开筑城门七座:皇城的正南门是洪武门,位于京城正阳门(即光华门)内北面。进洪武门后,为南北向的千步廊,两边建有连续的廊屋,由南而北,到承天门前的横街分别转向东西而成为曲尺形。千步廊后面两侧为“五部六府”中央官署的所在地。过了外五龙桥即是承天门(相当于北京天安门)。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建大内金水桥,在宫城南面正中的午门至皇城南面正中的承天门之间,建端门以及端门和承天门楼各五间,端门两旁的御道东西两侧,建有南北向的宫墙,把东面的太庙、西面的社稷坛隔在外头,使得这条御道更加森严,成为通向宫城的惟一交通线,因而承天门虽是建在皇城的正南,实际上成为进入宫城的正南第一道门。承天门前南北走向的皇墙上,建有衔接长安街东、西相向的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在皇城主城的东面为东安门,西面为西安门,北面为北安门。

       在皇城西南角的皇墙下,为宦官诸监所在地。其他各司、局、库、房、厂等为朝廷服务的机构,有的设置在宫城里,有的设在皇城内。

       皇宫内、外的河道上,除了建有内、外五龙桥,还在东长安门外附近建有“青龙桥”,在西长安门外附近建有“白虎桥”,即堪舆术中常用的所谓“左青龙,右白虎”之制。

       皇城城墙

       修建时间:明洪武二十五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2-1393年)历时1年

       城墙高宽: 城高6-7米,城宽2-3米

       城墙长度:9.95千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

       开有城门:开有7座城门,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承天门。

       消失时间:清末-民国时期(西安门等地标建筑保存至今)

       皇城城门 皇城城门     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承天门  京城

       京城,又称内郭城,全长33.676公里,建有雉堞(垛口)13616个、窝棚200座,开筑城门13座。其城垣形制独特,为明初朱元璋、刘基等人所独创。

       它一反《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营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传统形制,放弃了中国古代都城自汉唐以来取方形或长方形的旧制,而是按照山川、湖泊、河流的地理形势, 从防御的需要,因形随势而建的不规则状,成为中国古代都市建设史上的一个特例,使京城城墙的形制成为后人所乐道的特例。因此,民间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称南京城墙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 “呈宫扇形”等。

       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在被人格化的南斗斗勺内,设市为民居,既符合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民心的向背,又保护了元末明初南京城最繁华的区域,更重要的是道家隐喻在南京城墙建筑语言中的设计思想,满足了朱元璋秉承的封建帝王皇权“至高无上”、“永为人主”的欲望,体现了设计者的“天人合一”与“皇权神受”思想。

       京城城墙

       修建时间:元至正二十六年-明洪武十九年(1366-1386年)历时21年

       城墙高宽:城高14-21米(最高26米),城宽7-14米(最宽处达30米)

       城墙长度:35.267千米

       城门水关:开有13座城门,正阳门内二瓮 、通济门内三瓮、聚宝门内三瓮、三山门内三瓮、石城门内二瓮、清凉门内一瓮、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外一瓮、太平门、朝阳门外一瓮;设2座水关,东水关,西水关。

       消失时间:60年代拆除部分城墙,城墙至今仍存25余千米,是世界第一大的城墙。

       南京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遗存为25.091公里,遗址部分10.176公里 京城城门        明代十三座城门  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西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朝阳门(今中山门)   明代后增辟城门

       (后注开辟时间) 玄武门(1908年)草场门(1908年)小北门(1908年)挹江门(1921年)中央门(1931年)中华东门(1931年)中华西门(1931年)汉中门(1933年)武定门(1933年)新民门(1934年)雨花门(1936年)解放门(1954年)集庆门(1991年)华严岗门(2007年)长干门(2008年)标营门(2009年)因字数限制详细内容见各个词条内链,其中小北门又称四扇门外郭

       外郭,即外郭城,是为弥补和加强南京京城的防卫而营建,由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下令开始建造。

       外郭,俗称土城头,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加筑城砖。外郭平面形状大致呈菱形,周长号称 180 里,实际为120里。现今外郭城门无存,部分城门有址可寻,有址可考。其中麒麟门至仙鹤门等地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的城垣遗迹。

       史载:外郭全长达180里,洪武年间开筑城门16座。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所以俗称“土城头”。就方位而言,外郭的形状为菱形。最北的城门为观音门、最东的城门为麒麟门、最南的城门为夹岗门,西边的外郭城垣未合围,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别延伸至长江边。

       外郭城墙

       修建时间:明洪武二十三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0-1392年)历时2年

       城墙高宽:城高大概在8—10米左右,城墙上则宽6-8米,城下有过水涵洞。

       城墙长度:超过60千米(明代官方称为180里)

       开有城门:开有19座城门,栅栏门、江东门、驯象门、小驯象门、安德门、小安德门、凤台门、夹岗门、上坊门、高桥门、沧波门、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外金川门、双桥门。

       消失时间:清末-民国时期 外郭城门      外金川门上元门佛宁门(佛灵门)观音门姚坊门(尧化门)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今上坊门)夹冈门(今夹岗门)凤台门安德门(大安德门) 小安德门驯象门(大驯象门)小驯象门江东门栅栏门双桥门  主词条:浦子口城

       明朝洪武4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下令建筑浦子口城,东门建镇元年。

       明初的浦子口城,方圆有两公里,依山傍水而筑,共有五门:东门“沧波”,南门“清江”,西门“万峰”,北门“旸谷”,另有南便门“望京”。古镇东门就是沿着明“沧波门”名称一路发展而来,该名称使用至今已有600多年。

       万历丁巳(1617年)仲秋十月至戊午(1618年)季夏之望日,浦子口城重建,前后约一年功夫,“侍御三公者,复月轮一人往涖其事”,督促施工,筑城很快完成。共补造南面近江一带城垣899丈,同时增建了四个门券,一座瓮城,七座敌台,九个水洞。七座城门分别命名:东门“朝宗”,北门“拱极”,西门“万峰”,南门“金汤”,便门则为“广储”、“攀龙”、“附凤”。各门设门官,门军若干人。圆如满月的浦口城至此变成弓形。为防御江潮的冲击,在金汤、广储两门近江一带又筑起一道754.8丈的石堤。

       洪武9年,(1376年)为扩大江北防卫,朱元璋又命建江浦县,直属应天府管辖,当时的县衙就在浦口城内今东门大街街北上官林巷附近。 主词条:六合城墙

       南京六合明城墙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六合明城墙遗址长约160米,高约6米,顶部宽4.8米。顶部外侧设有雉堞,内侧有女墙。和历史上的“单边城墙”不同,这段城墙里侧外侧,都用城砖砌筑,保留了不少老城砖。和南京城墙的城砖相比,六合城墙城砖要小不少,比作为国都的南京明城墙要低几个级别。

       来自《江苏省文物地图》的资料显示,根据清代光绪年间的《六合县志》记载,六合城墙最初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明代初年废止毁弃。明崇祯九年,六合地方政府重建夯土城墙,建成的城墙周长1323.6丈,高2.5丈,垛口多达1647个,大致上呈正方形,城外有护城河。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六合城垣被水冲塌,其后的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地方政府相继修葺城墙。民国时期,经过历次修缮的六合城墙周长4410米,高达8.33米。1958年,“拆城运动”波及小城六合,六合城墙大部分被拆,仅残存一小段。

       六合城是明朝南京的“卫城”。相比南京主城的明城墙,六合城墙比较特殊,它是单边城墙。所谓单边城墙,就是外侧城墙是用明城砖垒砌,而中间、内侧城墙用夯土夯筑的。之所以这么简陋,是因为明城砖在当时属于较贵重的物品。六合城墙虽然看似简陋,但在军事防御中也发挥过作用。六合民间有“铁打的六合纸糊的南京”的说法,就是形容六合城池的坚固。

       1858年10月,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率部攻打六合,与清军展开拉锯战,双方死亡过万。最后,面对六合城墙毫无办法的陈玉成使出最后一招,他命士兵挖掘地道灌入炸药,炸开城墙,杀入城内,六合清军守将温绍原战死。

       南 京 明 城 墙

       南京城垣沿革

       南京建城史从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冶城山建冶城始,迄今已2500年。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 越大夫范蠡在中华门外长干里筑越城,成为建南京城垣之始。

       时隔一千八百年后,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1955年1月起,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城墙的通告,1988年1月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年来,南京市政府与民间机cxcx一直致力于南京城墙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巴黎城长29.5公里)。

       明城墙的建造思想

       据《明史》记载,公元1356年,朱元璋召见隐居老儒朱升,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朱元璋欣而采纳并实施。

       明城墙的格局

       明都城由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四层墙垣由内而外迭套组成。

       现今所称的明城墙一般是指京城的城墙,亦称内城。

       历代建都,概取方形。明城却违背古制,呈不规则形,依山形地势而成。它利用南唐都城南面和西面的城墙拓宽加高,并向东、西延伸,依山据水,转而合拢,正所谓“东尽钟山之南岗,北据山控湖,西阻石头,面临聚宝,贯秦淮于内”。城周长度号称96里,实际全长33.676公里。

       明城墙共建城门十三座,其中除改扩建南唐的聚宝(今中华门)、三山(今水西门)、石城(今汉西门)三门外,又在适当位置新开十座门:南曰正阳(今光华门),南之西曰通济;北曰太平,北之西曰神策(今和平门)、金川、钟阜;东曰朝阳(今中山门),西曰清凉(今清江门),西之北曰定淮、仪凤(今兴中门)。

       后来,清末开草场门,1909年开丰润门(今玄武门),1921年开海陵门(今挹江门),1926年开雨花门,1929年开武定门,1931年开汉中门和新民门,1933年开中央门,1952年开解放门,再增九门。

       明南京内城的十三座城门中现存只留下中华门、汉西门、神策门、中山门和清江门五座,以及清以后所开的玄武门、挹江门和解放门三座。 

       在引秦淮河水入城的出、入口处的通济、三山二门还各建水门一道。已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仅余下部石壁和壁上闸门石槽。

       明城墙的高度和厚度因地制宜,尺寸不一。城高度一般在14米到18米之间,总体是城南较高,城北较低。顶宽7至12米,底宽10至18米,整个墙身呈梯形,上窄下宽。城顶外侧建垛口(雉蝶)13616个,垛长2.75,垛距0.4米。城顶还建有窝铺200座,以作御敌堡垒之用。

       明代城门上当时都建有城楼,但均已毁废。现仅存的神策门上的歇山顶重檐城楼,经专家鉴定系清末建筑。当时每座城门都有木门、千斤闸各一道,以资防守。

       中华、通济、水西、汉西等在军事上据显要位置的城门都建有瓮城。现仅存中华门瓮城。

       明城墙的建造

       城墙由城基、墙身、雉蝶三部分组成。

       大部分的城墙都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做基础,上面再用大砖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城墙顶部和内外两壁的砖缝里, 都浇灌一种“夹浆”。据传这种夹浆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 或再加桐油掺和而成, 凝固后粘着力很强,使城墙能够经久不坏。墙顶用砖铺成地面并砌成“雉蝶”(指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并有石制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厘米, 宽 20厘米,厚 10厘米,实物标本则有略大或略小于该尺寸的,这是制作中的误差。每块砖重为10至20公斤。

       砖分瓷土砖和黄土砖两种,以后者占绝大部分。包括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 5省的府、州、县, 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 200个单位承担组织人力制坯、烧造。

       明朝廷为了确保砖的质量,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 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 多则 70 余字。要求各地生产的城墙砖上烧制出府、州、县、总甲、 甲首、小甲、制砖人夫、窑匠等 5至 6级责任人的名字, 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 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墙建造过程中,动用人力、工匠无数。

       明城墙的破坏与恢复

       明城墙自建成以来,历经六百多年,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又几经兵乱,倍显沧桑。

       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对城墙进行查勘,城门及城墙共损坏300多处。

       1954年实测南京城墙周长约34.36公里。

       1956年,南京市拟定并执行了拆城计划。

       1958年测知,城墙基本完整保留的长度为15.308公里,由于拆除等原因半损坏的长度为13.375公里,两者总长28.683公里。

       1983年南京文物普查办公室进行了又一次城墙普查。经实测得出,外形完整的城墙19.802长度公里,半损坏的城墙长度1.549公里,总长为21.351公里。与1958年相比,完整和半损坏的城墙总长减少了7.332公里。

       2004年5月,经恢复与保护的明城墙完好总长度已经达到 23.743公里。

       为凸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南京市政府自1988年以来投入巨额资金用于老城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从长远规划看,全面修缮后的明城墙将会连成一片,届时人们就可在明城墙上绕南京城行走。

       中华门

       中华门(即明代的聚宝门),是最雄伟并完整保存至今的一座明代古城门。它位于城南偏西,东西宽128米,南北深129米,城高21.45米,占地16512平方米。南临秦淮河,内依内秦淮河。有三道瓮城,四通城门,27个藏兵洞(即外墙砌实的城门洞,可藏兵三千人)。每道瓮城城门上建有闸楼,最上层筑有重檐、庑殿顶的敌楼以供瞭望。清嘉庆年间倒塌,重建后又于1937年毁于炮火。在第二层有藏兵洞7个,中间一个最大,长44.34米,宽6.84米,高6米左右,面积303.3平方米。下层中间是城门洞,西边有藏兵洞6个,各长43.1米,宽3.62米,高6米左右,每洞面积156平方米。

       西安明城墙

       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城墙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千米,始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是明清北京城的重要象征。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原有的城墙在整体上已经不复存在。目前,北京明城墙遗迹仅余两处,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一段是现存最长的一段明清北京城墙,全长1540米,占地15.4万多平方米,连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北京城东南城角楼,构成明清城墙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带,也是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核心保护内容。

       市政府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对明城墙进行了全面修缮。修缮工程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墙的历史原貌为原则,按照保留现状、恢复原貌、维修险情、加固残状、适当复建的做法,使城墙恢复为连续的整体。2003年9月,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一期工程竣工,对外开放。

       遗址公园外围是一片沿200米长的带状公共绿地,根据不同功能可分为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区、现代雕塑公园、东便门角楼市民休闲区、城楼遗址公园纪念林、北京站南出口及广场等五个部分。2003年与北海公园、菖蒲河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密云奥林匹克健身园等12个公园被评为北京市第二批精品公园。

       以古老的城墙为背景,从西往东,由园林工人精心设计的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堞铺翠等景观一一呈现,其间点缀以朴素自然的菊花、海棠、萱草、马蔺等花卉,移步换景,更增添了古老城墙的魅力。

       注:图为南京中华门瓮城

       交通线路:乘44路或地铁到崇文门下车,向西步行5分钟即到。

       好了,关于“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